评论:

  • 锦桐 6小时前 :

    三星半。基本无对白,运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经常是从一片黑暗中看到光源,仿佛人类对大自然发出的一声呼喊和好奇。从洞里到洞外山谷的自然风光,带领观众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成为雾霭,成为草木,时间不再重要,那些印着社会标志人物的封面在这里毫无意义。那位生病的老人躺在柔软的松枝上好像睡着了,看着他的脉搏,目送死神将他带走。在这似梦非梦半睡半醒的93分钟里,重新体验时间和生命。

  • 镇冰蝶 8小时前 :

    #BJIFF 最后一部,也是本届北影节的top3。直到片尾字幕出现前都怀疑是修复后的纪录片。摄影太牛逼,真正做到了无情绪——云比山大,树比牛大,牛比人大,人和羊差不多大。花两个小时跟人探洞,无对白,无配乐,无提示,只被最后一丝探索欲(以及看看摄影还能多牛逼)牵动着,一种提纯到极致的观影体验。对情节和情绪的期待降到最低之后,最后一幕,顺着密林翻滚而下的白雾,蝼蚁般的一点人被完全笼罩,伴着死去老人的一声呼喊,屏幕一黑,仿若天启。(在那一刻被震在座位上,获得了一丝接近《镜子》的心流)

  • 洁丽 0小时前 :

    不跟18年的剧集做对比,依然很好看,我超想知道有生之年会等到真人版剧集和剧场版吗?

  • 鑫菡 3小时前 :

    即使我完全不相信它。

  • 答杏儿 7小时前 :

    向上攀升大楼探索天洞,或者向下深掘勘探地洞,都是人们征服未知的旅程。不甘生活在地平线的人类,对未知的求索永远像孩童般执着。勘察洞穴手电筒的光,也照到了牧羊老人的眼睛。抵达洞底路至尽头的手势,也标示了生命的终结。1961年人类探索世界第三深洞壮举时,一颗皮球被孩子踢入洞中,封存住时间。

  • 梓强 2小时前 :

    #11th BJIFF 视听语言的奇妙,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洞和人的眼睛的对照很有意思,对自然的探索与对身体的敬畏。能第一时间看到威尼斯的好电影,也是很爽。今天好多高中同学都保研了,而我却还前途迷茫,顿时觉得人在三里屯好孤独,感觉多穿一件衣服,希望大家都好吧@三里屯美嘉

  • 朋季同 0小时前 :

    中规中矩!甜度满!

  • 杉涵 4小时前 :

    人生像一场寻找答案的旅程,路上会有各式各样的阻碍和不同的地貌。面对未知我们总会去试图预测凶险。为了探究最终的答案,不仅需要有很强的backup,还需要经常往后看来时的路。不得不接受的是每个人的终点都一样,路径却可以大不相同,也有人中途放弃。终点之后又是新生,好奇不止,探索不止。

  • 马芷文 5小时前 :

    #BJIFF# 深影巨幕厅的效果是真不错,切身体会到什么是breathtaking view,杜比全景声也很沉浸。前段还看得晕晕乎乎,开始在洞穴中探索后就很专注了。

  • 采雪 9小时前 :

    太有爱了啦!!!老夫的少女心 这是什么双向奔赴的神仙爱情啊 一点点感情小缺陷在爱面前可以忽略不计了啊啊啊啊

  • 陶祺然 7小时前 :

    哎哟,呆梨爱好者+大自然傻看着就乐呵呵爱好者,觉得简直满分了。普利亚大区这么美啊,有那手艺画图,我也天天户外钻洞爬山去了。谁不爱看牛牛扇耳朵积雨云赛跑还幻想能被雾气包围着呢。

  • 骏彬 6小时前 :

    看完更新

  • 祁皮皮 5小时前 :

    看完更新

  • 骏驰 4小时前 :

    很一般唯一亮点是 让说西班牙语真就说了西班牙语

  • 袭菀柳 7小时前 :

    情节画面比较简单,而且那么推进感情的几段舞蹈为什么不画出来?!

  • 藏平和 1小时前 :

    虽然爱会让人变得脆弱,但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找到我的宝物。剧情虽然略显俗套,但属实让人非常心动了。

  • 桃彩 6小时前 :

    延续了《四次》的拍摄风格,静谧而广阔。但是由于叙事元素增加了,缺少了《四次》里那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也没有了自然万物和宇宙连通的轮回之味,但仍能感觉到时间在这里放佛停止了流淌。(BJIFF/Day12/Scene37)【三里屯】

  • 闭高洁 2小时前 :

    三星半。生命的枯竭,深邃的洞穴终会见底,历史的斑驳不过是燃尽后的烟尘,自然保护与人类活动如何形成平衡,都成了眼底的静置。当洞口的牛变化为人,结果好像也没有太多不同。高度自然主义的塑造,洞穴的光线使用技巧高超。

  • 逮康震 3小时前 :

    在三十分钟的屏保展示之后,“洞”让电影豁然开朗起来。无配乐,无对白,全程固定机位,平均镜头时长都在20秒左右…这些“闷片”标配都没能压住电影的灵性。在洞内,摄影机时而在勘探员身后看他们摸索下深渊,时而又在更深邃的地方等待他们的到来,仿佛在说影像既是人类探索的本能又代表着自然和真实本身。平行剪辑的叙事,将宏大的“人物自然”的主题处理得温和而平静。最爱两个洞穴内照片的特写,它们一瞬间打通了人文与自然的桥梁,让我们在无比静谧壮美的风光中重新思考二者的关系。

  • 贸高逸 2小时前 :

    【C】美在用黑暗作画,但比《四次》差得远,充斥着些伪概念。剥夺了语言又不断寻找些特定的声音承担语言的媒介,自己不觉得虚伪吗。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