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个炎热的夏季,一名寄居巴黎的音乐家皮埃尔获得了一份意外的遗产,这似乎是他命运的转机。但很快,这转机就从正面转向了负面。遗产落空,而好友此时都在外地。就在一次短短的旅途中,他一步步沦为了流浪汉。这几乎是侯麦的电影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但这戏剧性情节在影片中也仅仅只是一次契机。
  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在一天天的窘迫中丧失,他的尊严也几乎荡然无存,周围的一切对他而言也已经完全不同了。在这里,事物呈现出的是对于不同境遇的人而言的相对性。主人公的境遇可以使得周围一切事物的意义发生改变,商铺小贩的叫卖,也许平时在主人公耳朵里只是噪音,而对于已经食不果腹的主人公来说却像是欲望的引诱;而周围的游客们的怡然自得对比的是皮埃尔对巴黎的咒骂。影片最后,转机再次降临到主人公身上,主人公仍如前一次一样振臂高呼。结尾给出了不断叠化、不断逼近的狮子星座的图案,似乎是在对应影片的名字,对应皮埃尔对自己命运的笃信。
  但命运如同星座一样不甚可信。星座的命名由人所赋予,如果没有人的命名,它们只是散落在天空中的亮点,更不可能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几乎所有的旅游地吸引游客的地方就在于此,如果不能赋予这些风景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意义,它们便与其它的地方没有太大的差别。一块石头、一棵树、一片沙滩当然会有所差异,但至少没有主人公们想象的那么大。故事所给出的训诫,并不是情节所讲述的主人公的命运,而是内隐于情节与主人公所想象的自己的命运之间。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道德故事”。正如影片中皮埃尔的画家朋友弗莱德所说的,钱也许会埋没皮埃尔。当然在这里,侯麦并不是要重复一个古老的谚语。关键是,对于皮埃尔来说,他的价值会存于何处?
  皮埃尔的奏鸣曲被那封带来遗产的电报所中断,而也正是那首未完成的奏鸣曲才让他的好友认出他来,摆脱了厄运。或许也正因如此,那首奏鸣曲可能永远无法完成。而这与遗产的得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面向,情节也因此并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最终,主人公的命运好像真的应验了,但那也未尝不是一个圈套,抑或一种障眼法。
  在巴黎街头,皮埃尔对着石筑的墙壁捶打、咒骂。他并不知道,他攻击的正是他自己的名字(在法语中,他的名字Pierre与石头pierres完全相同)。石头正像一面无法照见面孔的镜子映证出他自身的存在。皮埃尔在沦落中,几乎沉默不语,没有人能认出他来,即使是就在他身边的朋友(画家弗莱德和皮埃尔坐在路边同一条长凳上,却都没有注意到对方)。是小提琴帮他发出了声音(这一次皮埃尔的演奏并没有像上一次在聚会上那样发出刺耳的声音),并让他重新融入到了他所咒骂的巴黎。但之后的故事,也许只是这个故事的不同的变体。结论也如狮子星座的图案一样暧昧不清,皮埃尔在沉默中所想的正是这个故事真正令人发想的动力,即使他所想的和我们所想的并不一样。

评论:

  • 校桂华 0小时前 :

    可惜藤原启治已经去世了…台版配音的蒋笃慧也不在了…剧情其实跟以往都差不多的水平啦,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野原一家,春日部防卫队,双叶幼稚园…每年都会期待一部剧场版…

  • 进又青 8小时前 :

    用来对抗世界的武器,终究还是我们最弱小的幼年时期,那些强大又生机勃勃的想象力。

  • 辛毅然 4小时前 :

    危机面前,具有童真和牺牲精神的少数勇者,拯救了只会推脱责任和相互指责的大人们。

  • 熊凝冬 9小时前 :

    有些暗里明里讽刺的脑残,你们无论去到哪都是说这样话的吧,还是你们压根就不是这的人,有本事直接说出来啊, lj

  • 生痴瑶 4小时前 :

    五星让更多的人来看。会议效率如此之高,冷静理性地讨论清零“方案”,精确到人头和子弹消耗,让人不寒而栗。同时,发现1984年版本和2001BBC&HBO的版本。

  • 督致萱 7小时前 :

    对外战争和对内种族战争是国家的一体两面。国家不允许吃了饭不干活的人存在。这就是纳粹牲口意识形态下塑造的爱国精神

  • 靳嘉美 7小时前 :

    “谁不想生活在和平中呢,但是命运偏偏选中了我们这一代,来完成这个任务。而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反感它,就拒绝执行。我们都是德意志民族的医生,没有一个医生会乐于为病人截肢,但如果这是救命的唯一选择呢?”听完海德里希的会议总结,我那个对二战历史一知半解的老婆当啷来了一句“这是怎么舔脸说的呢,还要不要个逼脸啊”

  • 郝觅夏 4小时前 :

    决策会议不是为了让我提出异议而存在的,只是在认同领导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而已。只不过我也没权利抱怨什么,因为从基底上来讲 我和在坐的每一个人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 言华辉 5小时前 :

    泪点满满,背景和人物都比较空,但是真的好催泪。

  • 骞强 9小时前 :

    在大潮的裹挟之下,大家都被迫意志坚定地谋划一个反人类的方案,这种事一直都在发生着,只不过盖世太保不再是一个组织,而是整个社会

  • 漫采 5小时前 :

    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部还原很严谨的写实纪录片

  • 松映雁 3小时前 :

    其实白宫、五角大楼里面几乎每天也在开这样的会,毕竟它们的前辈也同样如此

  • 栀初 0小时前 :

    2/12/2022 大人永远都只会逃避和推卸责任 最后肥嘟嘟左卫门化成水中倒影和小新说话有点子感动

  • 邶敏叡 0小时前 :

    一开始感觉有些沉闷,但往后看逐渐觉得有意思。对于屠杀计划,各方唇枪舌剑,但屠杀犹太人是个理所当然的前提,讨论只是在各方利益上做文章,一边说屠杀在我这的话得先把我本地的都杀了,一边说犹太人的钱还是归我管吧,还有关于人这么多怎样才能杀得完的可行性讨论。两位反对者则是出于国内民众和法条的稳定性和屠杀者心理健康考虑,他们的实际想法无法得知,从话里话外的气氛来看,毫无疑问在场没有人能够直接质疑清理犹太人本身的正确性,不得不说这种却不可言说的氛围很有既视感,有些事情,许多人看到心里都会有个问号,但是它们却被打上了不可动摇的标签,不容思考和辩驳。电影人物虽众多,但各有风格和立场,他们越真实地为己方的利益辩论,毫无道德的荒诞和讽刺感就越强。

  • 范合美 1小时前 :

    一桌人开会决定着一个种族的命运,历史证明“劣质”种族是现今成就最多的种族。

  • 系吉月 2小时前 :

    从纸片娜娜子融化在雨里起,故事才真正开始。

  • 钭寄文 5小时前 :

    最近在打拳,看了昨天的功夫蜡笔小新。最近在画画,看了这部涂鸦。巧合~神奇~ 自由自在画吧~只要带有灵魂

  • 欢俊 0小时前 :

    最近在打拳,看了昨天的功夫蜡笔小新。最近在画画,看了这部涂鸦。巧合~神奇~ 自由自在画吧~只要带有灵魂

  • 飞畅然 4小时前 :

    高效的一次会议,只是他们讨论的内容让人不寒而栗。

  • 绍香卉 3小时前 :

    第一次看蜡笔小新,终于了解到他的魅力,初看是个很熊很粗糙的孩子,但是后来发现其实也是个很乐观坚强的孩子。这片向我们展示了真善美的东西,非常感谢。(本以为是低幼向,没想到很现实)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